淺談 SPD浪涌保護器熱脫扣和 SCB后備保護器電磁脫扣
劉洪 陳華 劉廣陵 張錦鋒
本文作者多人都是從事陶瓷氣體放電管 GDT的設計、生產、應用近 20 年的從業人員,單在 GDT 產品上,算是專家。但是,在防雷工程、浪涌保護器 SPD,以及最近幾年新開發出的后備保護器產品 SCB方面,我們只能算一個深度參與者。本文中心議題是談 SPD 熱脫扣和 SCB 電磁脫扣問題,團隊明顯還是不太全面。由于無知所以無畏,我們敢于說真話、說實話。本文一定會有不當不正確的地方,還請看到此文的專家不吝糾正,歡迎拍磚。
先說個故事,這事差不多近十年了。有國內某知名 SPD 生產商給國內知名通信公司提供帶脫扣 SPD 產品,由于批次送檢,熱脫扣不穩定,先后有批次產品抽檢不合格,整批產品判退。供應商損失慘重,產品的主管工程師順理成章成了主要責任人!重壓之下唯有“離職謝罪”。還有運營商機柜起火等類似事件,我們知道的前后多家公司,發生類似事件多起。運營商、SPD 提供商都損失巨大,有些非常優秀的 SPD設計制造工程師,重壓之下從此無奈改行了。
01
核心議題
本文的核心議題是浪涌保護器SPD熱脫扣問題。組成 SPD 的關鍵核心器件,無外乎是壓敏電阻 MOV、陶瓷氣體放電管 GDT、半導體放電管 SSG 和瞬態抑制管 TVS 等。過壓動作時,這些器件擊穿點(發熱點)是不確定的,表面積越大的產品,發熱點越難捕獲。單次的放電點,可以用“飄忽不定”來形容,可能是產品中部、可能是邊緣。另外,熱穩定性也是個問題,如果結構上設計有非常容易散熱導熱的接插件,熱脫扣的效果又不同了。非雷擊時靜態、雷擊時都不能脫開(就有聽說,SPD 放倉庫存放,就自己脫扣了);過流過載過熱時,又要迅速脫開,否則就有釀成起火事故的可能,要把握好這個平衡,確實有一定的難度。
總結一下影響 SPD 熱脫扣反應速度是秒級別(S),影響一致性效果的相關要素:
1、 壓敏電阻 MOV、陶瓷氣體放電管 GDT 產品特性的一致性;
2、 選擇低溫焊錫熔點溫度大小;
3、 低溫焊接點焊錫量多少;
4、 低溫焊接點接觸面積大小、兩連接片是平面焊接?還是穿孔焊接(可形成工字型錫柱的立體焊接);
5、 彈簧彈力大小;
6、 脫扣后兩電極片能脫開的行程大小;
7、 是否設計有滅弧機構,滅弧效果如何(絕大部分 SPD 由于空間有限,都省掉了此滅弧機構);就算有此機構,滅弧能力也是有一定范圍的,這里也就引出應用場景的概念了,不可能一個產品滿足所有應用場景。
8、 焊接 MOV、GDT 電極片材料材質;
9、 焊接 MOV、GDT 電極片材料尺寸大小,傳導散熱效果;
10、熱脫扣發生時的環境溫、濕度…
稍微整理列舉,就十個以上的相關影響要素!每一個要素,都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(至少脫扣時間是不同的,可能 3 秒,可能 5 秒),由于上十、百 A 電流,電壓幾百伏,MOV、GDT 熱積累,引燃外殼、周圍材料的概率還是非常大的。可見“謝罪”的工程師比竇娥還冤!
雖如此,浪涌保護器 SPD 作為防雷工程的核心防護器件,大多數公司為提高產品可靠性,做出了卓越的努力,也設計生產出了非常可靠的SPD 產品,為防雷減災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。作為傳統技術生產的 SPD 熱脫扣產品(定義為技術路線一)雖有瑕疵,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斷的優化完善,大家無時無刻,都在為做出高度可靠的 SPD 產品,做著不懈的努力,安迅防雷m.tianhengkj.cn
02
傳統技術路線對產品的改進
基于以上傳統 SPD 應用痛點,較多的陶瓷氣體放電管元件公司,對陶瓷氣體放電管元件,進行了不斷的優化升級改進,設計制造出高弧光電壓,淬火滅弧特性更好的單層(應用 NPE 上,具備~300A 熄滅弧能力)、多層陶瓷氣體放電管(應用 LNPE 全模上,具備高達10kA 熄滅弧能力),或者是多層石墨間隙模塊。此類多間隙元件產品,有非常好的防雷電過壓特性,還非常高效的改善了遮斷續流特性,在相對固定的應用場景里面(在一定的續流范圍內,比如 255vAC,0~10kA 以內),可以做到無續流。能推出此類產品,過程也是非常曲折和艱難。早期,國內某些權威機構、大佬認為有風險,不主張采用!此后國外大品牌不斷推出此類產品,國內才慢慢開始批量使用開來。
03
“技術路線三”——后備保護器技術( SCB)
還有一些公司,選擇了第三條路線,借鑒漏電斷路器的原理,走電磁脫開的技術路線。我們覺得也是一個不錯的創新之舉。此技術路線,就是最近比較熱門的后備保護器產品 SCB。下面是 SCB 技術原理圖:
SCB 在工頻分斷能力上,繼承了漏電斷路器的能力,能非常方便地設計分斷電流大小,將可能帶來損害的熱參數轉換為電流參數。電流產生磁感應電動勢,磁芯動桿推動機構分斷,非常靈敏、迅速(反應速度是毫秒級 100mS)。要素相對簡單可控,優勢還是非常明顯(相對熱脫扣多要素影響)。
SCB 一經推出,也是爭議不斷。如同當初,多層 GDT 產品使用在 LN 線路上,國內權威大佬,也是非常謹慎,不敢越雷池半步。但是,最近幾年,多層 GDT、多層石墨模塊,已經大批量使用在 LNPE 全模防雷工程上。大家要習慣這類爭議拿它當改善產品的動力,力爭把產品做的更好,來回應這種質疑!當然,要做到工頻、高頻雷電各走各路,盡量少的影響對方,消除防雷盲區、誤動作等。對 SCB 工程技術人員,也還是提出較多較高的要求,有待 SCB 工程師不斷優化完善。對此我們就不專業了,此處不再班門弄斧了。
深圳市威特科電子有限公司,也是較早推出適合 SCB 高頻雷電路徑的 GDT,此類 GDT 能量密度高,具備超大通流能力,高續流遮斷能力,快速響應特性,殘壓極低,符合 TOV 測試、IEC61643-11 等標準要求,能非常好的配合 SCB 的各項特性要求。非常欣慰的是,此類 GDT 產品已經有上千萬只的數量級,服務在國內、國際大品牌的各類電器設備上,并得到了客戶一致好評。
04
技術路線四——為啥能滅弧?
以上介紹了三種技術路線,來解決防雷工程上SPD 交流過載脫扣問題。下面介紹第四種非常特殊技術路線,說它特殊,是因為這個技術,已經存在幾十年了。也是一種固定空氣間隙產品(類似石墨間隙產品),輔助氣道結構+氫爆滅弧機理。此技術路線,結構相對石墨間隙復雜一些,特別是固態析氫材料(是核心卡脖子材料),具備絕緣特性,外觀類似泡棉,塑O型膠墊狀,放在左右間隙中間氣道內。雷擊過壓時,左右間隙在輔助電路觸發下,Up 在 1500v 以內著火產生電弧,電弧把熱量傳遞給固態析氫材料,固態析氫材料遇熱析出 H2,H2+氣道原有的氧氣O2,遇電弧火花,產生氫爆,炸斷后續電弧(高熱高壓氣浪從里向外、單向噴涌而出),起到滅弧的作用,有高達 50kA 續流遮斷能力。國內現在還沒有能出其左右的產品,把以毒攻毒應用到極致。
大家再回過頭來看看,傳統“技術線路一”生產的 SPD 脫扣裝置熱脫扣,為啥那么難?熱源問題,結構問題,材料問題,環境問題,滅弧問題…太多需要控制要素了!
“技術路線四”生產制作的 SPD,國外已經使用超 30年(待更加詳實的考證),作者能查到的專利是上世紀 95 年代的。大家都應該猜到了,是 DEHN 的主打產品。我們國內能理解其原理的人并不多。下圖“產品 A”是能找到的國內老前輩的技術解說,非常接近了,但還是沒有說明白核心要素,為啥能吹滅弧?作者作為中國的技術一員,感覺非常慚愧。
05
非主流的“技術路線五”
“技術線路五”(作者定義為非主流):美國 Szerosurge 公司,他們拒絕使用 MOV 元件,強烈推薦使用串聯模式濾波器技術,如下圖產品。這家公司的產品我們團隊沒有深入研究過,只是當做一個技術路線,推薦給大家。感興趣的朋友,可以自己深入研究,并分享技術優缺點給大家。
06
結束語
總體看來,五條技術線路都各有優缺點,都不可能盡善盡美。只能是在特定環境、不同行業場景應用上,找到合適的、性價比最優、最大可能保護的方案。
鑒于最近看到個別行業機構、專業人士大佬,又和以前壓制“技術線路二”(不敢使用多層陶瓷氣體放電管、多層石墨間隙產品)一樣,現又有意無意的打壓新技術 SCB 的發展,故步自封,不敢接受新事物,故有寫此文章的想法。
我們希望很快會有更優秀的第六、第七條技術路線脫穎而出,百家爭鳴。
我們相信,所有的技術路線,都有專業公司、有科技人員在攻關。希望有更多的專業公司、更多的科技人員不斷探索,把雷電防護、防過壓過流技術推向更高更強領域!